有一種責任感,叫做理性。
越是在重大災害面前,
我們越應該冷靜、鎮定、客觀,
踏踏實實做好手里的事情。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春節前,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跟隨返鄉人員從湖北向全國蔓延,防控形勢嚴峻。
“重新分解開發任務,線上門診最快實現0.5天上線!”1月23日,卓健科技緊急開了一個管理層網絡會議,10多個人的核心管理團隊迅速確定了關鍵目標。
這一天,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關閉,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的區域也由最初的湖北擴大到了全國20多個省區市。區域間的隔離、人與人之間的隔離必然會成為疫情控制的基本手段,在大規模的隔離措施下,醫療領域急需通過互聯網來減少人與人的接觸。
卓健科技創始人、CEO尉建鋒預判,由于大量實體醫院還沒有線上問診業務,若疫情進一步發展,線上業務的搭建需求一定會劇增。
“但客戶在財務測算、費用審批上要花時間走流程,我們想快也未必快得起來。”會上,有人提出這樣的擔憂。
“那就免費!先保證系統上線再說。”尉建鋒干脆地做了決定,“疫情當前,醫護人員在一線奮戰,各行業、各企業都本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原則做點事情,我們也可以。”
精簡流程,明確三種方案六個步驟
此時,公司已經放假,員工已回到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家中。整體方向確定后,公司發出通知,全員恢復在崗待命,尤其是項目交付中心、產品中心、研發中心、營銷中心等團隊。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又出現了。由于公司放假時,疫情并不嚴重,一些員工沒帶電腦回家。杭州本地同事立即回公司,給外地同事寄出了10多臺電腦。此后受管控影響,電腦無法及時寄出,外地同事只能想盡辦法找電腦,有的直接在當地買,有的找鄰居、找親戚借……
人員、設備基本到位,全公司在除夕、春節及之后幾天,進入了自成立以來最忙碌的階段。
隨著全國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增加,普通人遇到發燒、咳嗽最擔心自己是否也感染了新冠病毒。實體醫院對線上發熱門診搭建的需求最急迫,訂單接連不斷。
卓健科技根據此前的業務積累、臨時的醫院需求摸底,推出了三種發熱門診方案,一是圖文咨詢發熱門診,二是可進行圖文咨詢、視頻咨詢、健康宣教等的多功能發熱門診,三是整合區域醫療資源的區域發熱門診平臺。
同時梳理出一套快速的搭建流程:
卓健科技疫情期間的工作流程,動脈網制圖
卓健科技副總裁、首席戰略官翟雪連介紹,在以往,單個項目持續時間少則兩三個月,多則半年、一年。整個過程中,大部分時間花在前期的商務談判、招投標、客戶內部審批、院內系統對接、定制功能開發等環節。
同時,由于研發團隊平時對產品進行反復打磨,85%-90%的功能可與客戶需求契合,也就是說,一旦客戶簽了訂單,剩下的10%-15%只需針對其個性化需求進行開發即可。因此,系統開發部署在整體項目進程中的占比并不大。
卓健科技核心醫生團隊
六個步驟精簡了耗時長的環節,客戶需要提供什么、卓健內部每個部門如何對接,也都清晰明了,避免重復溝通,提升整體效率。
趙金龍是卓健科技項目交付中心總經理,中心總共有80人,主要提供中后端服務,即:項目經理與客戶對接個性化需求,項目開發人員針對需求完成開發,售后人員負責產品使用培訓等售后服務。也就是說,涵蓋了快速流程中的第二至第六步。
公司幾乎所有項目都會由項目交付中心經手,因此,趙金龍和團隊也處于連續工作狀態。
“企業微信每天早晚各一次會議,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項目流程用TPA工具管理,步驟和責任人清晰明確;文檔也是在線更新。”趙金龍說,遠程辦公原本就是常態,所以并不影響效率,只是由于訂單激增,工作量成倍增長,團隊約一半人常常需要工作到凌晨兩三點。
作為管理人員,趙金龍主要通過會議、電話協調和推動各項工作。“最多時一天打了五六十個電話。”
半天上線單體門診,3天搭建區域平臺
黑龍江省醫院是通過卓健科技提供服務、較早開通線上發熱門診的醫院之一。
1月26日,黑龍江省醫院全院醫務人員取消休假,緊急開會安排疫情期間的相關工作。
“冬季是黑龍江流感高發期,發熱門診就診量本就達到高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更多發燒咳嗽病人前來就診,線下門診壓力漸增。”會上,醫院管理層針對這一現象,將線上發熱門診搭建列為緊急工作之一,目標是24小時內上線。
今年1月8日,黑龍江省醫院就已建成并上線了互聯網醫院,初期開通了四個慢病科室,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院內流程已跑通。
1月27日,線上發熱門診開建后,卓健科技成立了10人小團隊,分別進行技術開發、使用培訓。黑龍江省醫院互聯網醫院辦公室主任王萍與團隊對接技術平臺遠程開發、協調信息中心全程保障,并組織醫生參加培訓。
在雙方密切合作下,僅半天時間,發熱門診就火速上線。
線上發熱門診開通后,醫生在問診時發現患者恐慌情緒嚴重,關于日常防控、營養保健的問題也比較多。黑龍江省醫院按已有的搭建流程,在隨后兩三天時間內,相繼又上線精神心理科、感染防控、臨床營養科三個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門診。
“根據疫情防控需要,為避免患者線下就診交叉感染,醫院其他科室也相繼上線。”互聯網醫院辦公室主任王萍介紹,截至2月17日,醫院所有臨床科室均已上線,500多位醫生隨時待命,累計問診量達6000余人次。
不只是黑龍江省醫院,整個黑龍江省衛健系統均將線上醫療服務視為疫情防控的重要部分。
1月28日,黑龍江省衛健委在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通報,截至1月27日24時,全省8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30例,累計疑似病例67例。
當時,黑龍江省衛健委的研判和思路是:已有輸入病例的地區都存在本地傳播、擴散蔓延的風險,但對傳播途徑和致病規律還沒有完全掌握,因此要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點,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最大限度避免各個場所可能的交叉感染。
1月29日起,黑龍江省衛健委聯合卓健科技合作建設黑龍江省互聯網發熱門診應急平臺,并下文要求各級醫院及時對接。通過雙方全員上崗、加班加點,僅3天時間就完成了技術平臺搭建。2月1日,平臺正式上線,第一批入駐了省內70多家醫院,此后一周內迅速入駐了近兩百家醫院。
翟雪連表示,包括黑龍江在內的各地項目能高效推進,要從兩方面來看:
一方面,這是集體效率高的過程。“醫院也是每天24小時工作,如有需要,每家醫院隨時都能找到人對接;各地的區域平臺則有當地衛健委安排專人與各家醫院對接。”
另一方面,疫情期間為了保證速度,只上線了當時最迫切需要的基礎功能,較少與醫院多個院內系統對接,例如HIS系統、電子病歷,也沒有做更多復雜定制功能。
疫情變化,解決方案隨之升級
疫情期間,卓健科技一直保持與各地衛健委、醫療機構溝通,對形勢進行分析與預判。
尉建鋒提到,隨著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快速增加,防控形勢又有了新變化。通過線上發熱門診來分擔線下壓力逐漸已成為基礎功能,醫院還面臨兩個問題:第一,疫情蔓延,其他患者線下就診感染風險高;第二,防護物資緊缺,不只患者缺,醫生也缺,大量防護物資都在往核心疫區輸送,醫生線下接診感染風險也高。
因此,各地醫院陸續對線下門診調整,暫停了大量非急需的門診。這也就意味著,為了滿足這部分患者需求,更多門診需要往線上轉移,尤其是慢病門診。
卓健科技將之前的三種解決方案進行升級,重點打造線上綜合門診。
卓健科技升級版的疫情在線門診解決方案,動脈網制圖
同樣以黑龍江為例,黑龍江省醫院、哈醫大一院、哈醫大腫瘤醫院等醫院陸續發布公告,2月1日或2月3日起,急診科正常接診,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膚科、婦科等多個門診暫停接診,部分科室即使接診,也只滿足特、慢病患者開藥需求。
2月5日,黑龍江省衛健委迅速下發《關于開展黑龍江省互聯網綜合門診平臺建設的通知》。隨后,卓健科技迅速將此前的發熱門診應急平臺升級為互聯網綜合門診平臺,逐步接入更多科室和醫生。
黑龍江省互聯網綜合門診平臺除設立統一入口外,還賦能各醫院依托自身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設立自有的互聯網發熱門診。因此,患者通過統一入口就能快速選擇多家醫院、多個門診的在線服務。
黑龍江省互聯網綜合門診平臺
在黑龍江各級衛健局與醫療機構的支持下,截至2月18日,黑龍江省互聯網綜合門診平臺上,201家醫院已經完成系統對接,剩余20多家醫院正在陸續上線中。
在卓健科技和騰訊技術團隊支持下,黑龍江省互聯網綜合門診平臺還上線了新冠肺炎黑龍江省服務平臺,為居民提供疫情相關的防護服務,疑似患者可先進行發熱癥狀自查,通過智能篩選來減少盲目門診帶來的資源占用。
新冠肺炎黑龍江省服務平臺
此外,居民可在新冠肺炎黑龍江省服務平臺上實時關注黑龍江省信息發布,掌握疫情動態,并進行定點發熱門診導航和肺炎宣教科普等,更實用地幫助居民自身預防肺炎感染。
整體上看,自疫情以來至2月18日,卓健科技支持線上門診的醫院、機構已突破470家,另外有近100家在上線中,包括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黑龍江省醫院、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東營市衛生健康平臺、黑龍江省互聯網綜合門診平臺等。在這其中,互聯網問診的功能上線最多,其次是醫護在線教育平臺、患者宣教等疫情期間院內醫生護士使用的工具類功能。
而這期間,卓健科技大部分員工始終遠程辦公,目前仍有三分之一的員工未回杭州。這也正是緊急情況下互聯網效率的真實體現。
互聯網醫院成標配,還需持續完善功能
關于互聯網醫療在疫情中發揮的價值,我們此前在《11分鐘完成審批,國家衛健委要求大力發展,互聯網診療服務在如何支撐疫情防控需求?》一文中做了闡述,包括居家觀察管理、患者篩查、情緒疏導、日常復診等多個方面。
同時,互聯網醫療在疫情中也得到了各級各地政策的大力推動,醫院建設、醫生使用積極,整體患者數量也大幅增加。
尉建鋒認為,未來互聯網醫療應該是平臺型互聯網醫院與醫院主導的互聯網醫院并存的,前者匯集各地醫生資源、側重解決患者需求,而后者重在為醫院打造線上線下一體的患者管理工具,為患者提供本地化、線上線下一體的就診閉環服務。
“疫情結束后,醫院的線上服務不再可有可無。”尉建鋒表示,除了慢病復診、續方和送藥之外,還有檢查預約、床位預約、付費和隨訪等完全可以在線上解決,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服務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相互結合。這不僅可以提升醫療資源的利用率,還能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
2003年,非典防控推動了國內互聯網、尤其是電商的發展。17年后,電商早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而言,成熟的電商與O2O在一二線城市的居家隔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消費品可以網購、送貨到門,隨著各地的社會管理措施越來越嚴格,食品、生活必需品也更多通過這些途徑解決。
“以上瓶頸無非在于,快遞員暫時不夠用、送貨慢,菜賣光了、無接觸式送貨等等,這都是非常短暫的影響。”翟雪連認為,互聯網在生活消費領域的基礎設施已經比較完善,且被大眾所熟知。而互聯網醫療還處在起步階段,盡管近期集中建設和推動,對疫情防控已經起到諸多作用,但比起生活消費領域,互聯網的價值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翟雪連介紹,目前,為了盡快解決疫情期間的就診需求,大多醫院臨時上線的均為基礎問診功能,要實現線上線下結合、充分發揮互聯網醫療的價值,后續還需持續完善功能。疫情之后,互聯網醫院應成為實體醫院的標配,面對突發事件時,能夠像電商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一樣,更從容和全面地滿足醫患雙方各種需求。
實體醫院建設互聯網醫院,很大程度需要政策推動。自2018年互聯網醫療獲政策肯定、互聯網醫院管理有規范,到2019年互聯網醫療醫保政策出臺,可以說,政策已經足夠明確。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實際需要、國家衛健委兩次發文鼓勵互聯網診療咨詢服務,則是推動實體醫院建設互聯網醫院平臺最直接的因素。
技術平臺將圍繞患者需求持續迭代升級
近日,疫情各地一線救治陸續傳來好消息,已治愈出院人數1萬多人,單日治愈出院人數穩定在1千人以上,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連續下降,恢復期血漿對重癥治療安全有效……整體上看,疫情防控已進入關鍵階段,距離戰勝疫情越來越近。
為了徹底防止疫情擴散,現階段的社會管理模式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我們不得不思考,疫情結束后,未來互聯網醫院應該以什么的技術平臺作為底層支撐?
互聯網醫院技術平臺升級路徑,來源:蛋殼研究院
據蛋殼研究院報告分析:在初期階段,互聯網醫院技術平臺主要以在線咨詢、掛號收費、查詢等為核心;之后,患者的需求由輕問診進入到疾病診療階段,這一階段重在連接更多院內系統。電子處方流轉系統能夠實現在線開方、審方、配藥、送藥的一體化服務,讓患者用藥更便捷。隨訪管理系統則能幫助醫生進行診后患者管理,減輕醫生工作負擔。
當前,整個醫療衛生系統正在進行“以患者為中心”的轉變。未來,互聯網醫院技術平臺也將以全病程管理系統、健康管理系統、醫療云系統等為代表,不僅可以實現個人的就診康復全流程管理、慢病全周期管理,還能打破醫院界限,實現區域內、區域間的患者檢驗檢查信息共享,整合各個醫院最對癥的醫療資源來為患者提供服務。
目前,已有許多互聯網醫院可實現1.0和2.0階段的部分功能,但要實現3.0階段的全周期健康管理,還需進一步完善前兩個階段的功能,并跑通院內院外、線上線下流程。
未來,隨著政策細化和技術進步,互聯網醫院技術平臺將持續圍繞患者需求進行迭代升級,切實解決患者需求。我們也期待,未來患者用互聯網看病,能像使用互聯網購物一樣方便、實用。
作者:張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