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健科技正式發布智慧互聯網醫院平臺3.0
2019年過半,關于互聯網醫院究竟如何發展,從認識到實踐,各種思考開始多起來。畢竟,從概念到政策推動落地,接下來,互聯網醫院馬上就要面臨投入產出方面的“滿意度”拷問。
寧夏、云南、山東、四川、浙江、廣東、福建、山西等八省已經宣布建立了省級監管平臺并投入使用,陸續為醫院發放互聯網醫院牌照。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統計信息中心主任張學高7月5日在廈門舉行的CHIMA2019做主題發言時發布的數據,全國已經有158家互聯網醫院。
卓健科技創始人兼CEO尉建鋒博士,這位從公立醫院走出的創業者、已經在互聯網醫療前沿領域拼搏近9年的行業資深開拓者,目光始終凝視著行業的深層隱憂:目前多數互聯網醫院僅滿足線上的掛(號)繳(費)查(詢)與簡單咨詢,如不與院內線下業務有效結合,無法形成診療的閉環與患者全周期管理,更無法形成規模效應。這就是為什么卓健科技于7月22日正式發布智慧互聯網醫院平臺3.0的根本原因。
“智慧互聯網醫院”是智慧醫院的重要內涵
7月6日,在CHIMA2019信息化領導力論壇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發表演講時談到,智慧醫院的概念最近很熱,甚至超過了去年9月才出臺的三個有關“互聯網醫院”的文件。她認為“智慧醫院”的內涵涵蓋四個方面:智慧服務、智慧醫療、智慧護理、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是指面向患者端,目前發展最快。
顯然,互聯網醫院正是承載患者服務的最重要平臺。如何讓互聯網醫院盡可能服務更多的患者,讓互聯網醫院的服務范圍更廣,更加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醫院服務理念?
從幫助第一家公立三甲醫院上線互聯網診療服務伊始,三年來卓健科技親歷上百家醫院互聯網診療服務的從無到有,卓健科技始終敏感于互聯網醫院的難點痛點,不斷升級產品,創新突破。2019年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對診前、診中、診后提出全程服務的各項指標要求。與此同時,卓健科技在助力浙江省衛健系統“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動中,總結了大量實踐經驗。于是,尉建鋒博士提出“智慧互聯網醫院3.0”的概念,希望互聯網醫院能為患者提供專業智能的全程互聯網服務,全力助推醫院智慧服務的落地。
卓健科技創始人兼CEO尉建鋒博士和他的醫學創業團隊
在尉建鋒看來,互聯網醫院1.0基本是純線上業務,典型的業務包括掛號、繳費、查詢,再加上線上圖文咨詢等,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處方流轉、在線配送等。病人主要還是自發使用為主,醫院不主動發起干預。目前絕大部分互聯網醫院處在這一階段;互聯網醫院2.0階段后,能夠對接醫院的部分線下業務,包括檢查檢驗的線上預約,為患者按需提供互聯網服務;卓健科技全新升級的“智慧互聯網醫院3.0”,則是基于患者流管理邏輯,將門診、住院出院病人、體檢人群甚至是互聯網復診的患者根據病情進行分流歸類,按照病種實行專業智能的主動干預,結合2.0中的一體化預約,實現醫療服務線上線下融合和患者全程管理。“智慧互聯網醫院平臺3.0的設計原則是,對于醫院診療業務,能線上解決的,就線上解決。”尉建鋒表示。
首先,“智慧互聯網醫院”超越傳統患者管理的服務范圍。目前醫院主要對出院患者進行管理,日常門診、體檢等人群,院后服務缺乏,患者的健康評估和尋醫問藥需求,醫院難以主動響應。
其次,“智慧互聯網醫院”可以彌補傳統患者管理在業務聯動方面的短板。比如,定期復查的患者,要自己記住時間去醫院預約掛號;智慧互聯網醫院注重業務聯動,能自動提醒患者復查時間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或直接由智能引擎自動預約好復查時間,患者只需在手機上確認即可。
第三,“智慧互聯網醫院”通過患者管理“自動化”,不僅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負荷,而且可以提高效率和滿意度。傳統依靠撥打患者電話的人工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還會招來患者抵觸情緒,甚至被誤以為是“騷擾電話”。智慧互聯網醫院能夠自動化管理患者,通過微信、短信互動,密切跟蹤患者疾病進程,為患者提供分階段有針對性的服務。
醫學“智能引擎”是智慧互聯網醫院平臺3.0的核心
尉建鋒博士對智慧互聯網醫院的思考,也得到了用戶的有力回應——某省級大三甲醫院提出面向醫院患者人群的“健康大管家”計劃,希望把患者全程健康服務管理好,從高危因素出發進行健康干預和健康促進。
尉建鋒博士當機立斷,要求團隊在2019年上半年開發出基于智能引擎的“智慧互聯網醫院平臺3.0”產品,目標直指《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所規定的4級-5級的各項互聯網業務內容,并且要有實際落地案例。接到這個任務時,卓健科技產品總監楊杰第一反應是“不可能”。這位同樣從醫院走出、擁有醫學背景的互聯網醫院產品負責人表示,“3.0產品的業務邏輯是最大難點。”
好在,卓健科技此前七年互聯網醫院產品和醫學知識庫積累,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初,卓健科技整合原六大產品線形成了All in One 的互聯網醫院產品線,智慧互聯網醫院平臺3.0從中升級而來,但青出于藍。
“核心是全新的,業務是基于互聯網醫院2.0的升級。”楊杰介紹,智慧互聯網醫院平臺3.0的“核心”就是基于醫學知識庫、專病規則的智能引擎。目前核心功能模塊已經研發完成,在幾家戰略用戶中落地。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產品“核心”的從無到有,楊杰梳理了幾方面主要原因:
一是產品研發團隊長期積累的綜合能力的集中爆發。
二是前期卓健科技已經完成除核心引擎之外的客服中心、患教中心、資源中心等五大中心的布局。
三是卓健科技醫學團隊參與了多項國家重要課題,在患者管理方面有較深的積累。
四是卓健科技所具備的醫學“基因”,多名高管具有醫學背景,公司擁有專業的醫學團隊,深諳專病規則,對于產品的推出有很大幫助,包括最先開展患者管理的兩個病種:甲狀腺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二者都有著明確的管理路徑和時間觸發點。
最后,醫院用戶有需求。任何一個用得好的產品,都不是閉門造車,必須深度融合用戶需求。
“綜合這些因素,從Impossible 到 I’m possible。”楊杰欣慰地說。他介紹,研發這一新產品需要克服兩大技術難點:一是定義基于規則、知識庫的引擎,診療規范往往針對單病種,而患者可能伴隨多個疾病,因此需要不斷學習知識庫、規則,并與醫院合作完善;二是需要對接醫院核心信息系統,卓健科技在這方面有比較好的積累。
醫院智慧服務:驅動互聯網醫院“再升級”
尉建鋒認為,互聯網醫院發展到今天,面臨四個障礙:一是數據,線上、線下數據需要互聯互通,安全和隱私保護需要加強,患者健康信息的歸屬等還缺乏法規明確;二是醫保,國家相關部門將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的支持政策的消息不斷傳來,這是影響產業規?;淖畲笠蛩?;三是市場教育,老百姓的線上就醫習慣還需要培養;四是互聯網醫療各參與方的利益分配機制亟待重建。
“互聯網醫院的配套機制最為敏感,大家都不大敢提。特別是醫生、老百姓如何獲益這一根本問題,都還沒有解決。”尉建鋒坦言,目前線上問診效率明顯不如線下,醫生沒有積極性,長期形成的利益格局亟待重塑。在以上四個問題沒有解決之前,互聯網復診量會很有限。
此外,對于互聯網醫院監管平臺,尉建鋒認為總體還是處于與互聯網醫院“共同成長”的階段,互聯網醫院業務,線上線下應該對應。目前監管平臺主要對互聯網醫療服務資質做了一定的監管。對于線上醫生看病的范圍、醫生的職稱管理、考核認證和授權等,都有待明確管理細則。線上業務的話術需要標準化,平臺應該記錄醫生的成長曲線,在不同階段的看病范圍;萬一出現糾紛,如何處置等。這些問題都需要考慮到,需要醫務、醫教等部門高度重視并提前介入。
尉建鋒認為,目前各地互聯網醫院的實踐都才剛剛開始。醫院應該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對線上線下業務進行全面系統的“拆分”。即每一步就醫流程,從患者的角度,哪些可以放到線上、哪些必須在線下進行,才能有效提升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效率,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只有這樣,醫院的線上服務才能真正做起來。如果再進一步獲得醫保的配套,互聯網醫院的大部分問題將迎刃而解!”尉建鋒說。
7月23日,作為提升患者體驗的重要抓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下發關于開展2019年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工作的函,正式啟動全國范圍的醫院智慧服務評價工作。
從這個意義上說,互聯網醫院需要再升級,也必然再升級;升級到“智慧互聯網醫院3.0”,是回歸醫療事業初心后的“再出發”。
文章來源:HIT專家網 記者:朱小兵